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我要青山多妩媚
 
来源:台州日报        发稿时间:2017-12-09 07:06:38        发稿编辑:影子
  整治“六乱”点位4064个,完成项目投资18.98亿元,狠抓城乡环境整治。

  拆除各类违法建筑587.6万平方米,完成整村拆违158个村,竣工小微园区15个1225亩,在建小微园区12个1132亩。实现覆绿复耕1478.78亩。

  1005个劣V类小微水体、6117个入河(湖)排污口完成整治销号,4552家“四无”企业(作坊)被淘汰整治……

  今年以来,一场声势浩大的“环境大整治、习惯大变革”行动在温岭全市范围内推开。

  “我们认真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和绿色发展理念,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积极为建设浙江‘大花园’添砖加瓦。”温岭市委书记徐仁标说。

  城村联改,治乱剿劣,“五指成拳”打出一片新天地

  这段时间里,坊下街区块106户异地安置户,陆续拿到了新家的钥匙。

  坊下街位于温岭老城区,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较繁华的地段。1995年,当地政府就对该区块划定红线控制规划,但因种种原因,直到20多年后,这块地方仍未被“激活”。

  为此,温岭市解放思想,将旧城改造办与太平街道合署办公,启动“城村联改”工作,明确了“项目跟着规划走、跟着拆迁走”的工作理念,以空间重构的方式来整体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坊下街区块改造项目迅速得到突破,仅仅3个月时间,647户拆迁户中,就有646户签约。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温岭的城中村改造工作,同样也在为当地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留足了空间。近日,该市尝试在横峰、城东等地15个村采用土地全域整治的方式,开展城中村改造,实现居住区和工业区分离,推动鞋业转型升级。

  “打破常规”一词,在温岭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高频出现。针对环境整治各项工作职能交叉、力量分散等短板,温岭市首开先河,成立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委员会,将“五水共治”办、“三改一拆”办、“多城同创”办、“小城镇整治”办、“交通治堵”办五大临时机构合而为一,高效打出组合拳。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今年以来,温岭市各级断面水质稳步提升,获省“清三河”达标市称号并勇夺“大禹鼎”;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累计拆除各类违法建筑587.6万平方米,完成台州市年度考核任务数的209.85%。

  打破“坛坛罐罐”,“习惯大变革”打造出一支基层铁军

  世界上最难改变的是人的习惯。温岭要开展环境革命,首先要做的,就是“革自己的命”,以打破“坛坛罐罐”。

  为打好这场仗,该市持续开展了两个月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此基础上,围绕干部工作习惯、企业生产习惯、群众生活习惯三大块内容,细化出24项具体项目,要求各级各部门因地制宜制定本单位、本辖区的习惯大变革方案,对表现突出的陈规陋习率先开刀。

  温岭各级各部门纷纷挂出“作战图”、倒排“时间表”,“7+黑”“晴+雨”成为工作“标配”,一支拉得出、打得响、干得好、过得硬的“铁军”逐渐成型。

  24个项目中,列在首位的是“最多跑一次”行政审批提速行动。温岭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宗明介绍,该市按照省目录指南规范要求,对全市39个部门1002个服务事项进行梳理明确,建立健全标准化办事规范和办事流程,全面实施商事登记“多证合一”“证照联办”,加快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探索全城通办、就近办理。

  今年4月,首张“十二证合一”营业执照由当地行政服务中心商事登记(证照联办)综合窗口颁出。“十二证合一”后,相关申请材料从原来的56项减少为17项,受理时限则从原先的30多个工作日提速到6个工作日。执照办好后,可以由快递送照上门,真正实现了“最多跑一次”。

  改革中,部门“玻璃门”、干部“中梗阻”、中介“天花板”被坚决打破,市镇两级1796个办事项目实现了“最多跑一次” ,覆盖率达92.2%。

  针对百姓关心的干部工作作风提升问题,温岭市开展“三评三改三处理”专项行动,精准研判定干部优劣,以硬措施从严处置慵懒散慢机关干部,向“懒政”亮剑。针对最终考评意见认定为极差的后进人员,该市将专门开办“离岗集训学习班”,离岗学习对象,一律予以重新安排工作,其中中层干部一律先予免职,集训期间扣发工作性津贴,按比例扣发年终考核奖。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不合格)者,将根据相关规定,予以辞退(降职、调整工作、低聘或解聘)。

  习惯大变革,变的也是僵化的思想。针对村民建房、危旧房改造等一批事关民生的老大难问题,温岭市采用灵活审批、刚性监管的办法,打破政策制约。通过实行农房修缮一批、农房翻(扩)建一批、农房新建一批、旧房调剂一批、农房补办一批等“五个一批”措施,破解长期困扰农村群众的建房难问题。

  习惯大变革,变的还是广大干部群众的行为模式。村社换届后,新一任村(居)“两委”班子成员全都第一时间扛起了“环境革命”责任,发动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参与到治水消劣等环境整治工作,积极主动打好上任第一仗。

  产业转型升级,环境全面改善,构建起全新的生产生活形态

  今年9月,温岭市开展连片违法搭建厂房专项整治行动,实行销号管理,当月共拆除连片违建厂房104宗,总建筑面积13.99万平方米,完成率达100%。

  企业“低乱散”、安全和环保责任难落实、粗放型生产方式曾是温岭传统产业难言的痛。在“环境大整治、习惯大变革”工作中,温岭拆除了大量违建,为安全生产、产业转型留出了空间和余地,这不啻于一次精准的“靶向治疗”。

  位于温峤镇的上街区块,200多亩土地上原本集聚了100多家低小散企业,且大多是违法建筑,安全隐患严重。整治中,该市对原区块进行整体拆除重建,开展拆后利用改造。眼下,小微企业园区1期已投入使用,8家企业争先入驻。

  在拆后利用工作中,该市已竣工小微园区15个1225亩,在建小微园区12个,占地1132亩。

  整治的同时,该市大力开展“抓大扶中育小推上市”行动,面向企业积极实施绩效评价管理、创新裂变扩张、准入负面清单等专项行动,催动企业生产革命。

  “阵痛”不仅换来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换来了城乡环境的全面改善,一批重点路段和村庄整治的典型接连涌现。

  位于竹盖线沿线的坞根镇下呈依人自然村,曾因村民外迁,原来的居住区荒草丛生,房屋破败,甚至一度被垃圾填满。

  3月底,镇里请来当地的驻镇规划师指导,采取“就地取材,物尽其用”的理念进行改造。在全村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巧手装扮下,倒地的旧粪缸成了花坛,半面残墙变身景观公园,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更令人惊叹的是,村庄改造仅用时39天,花费30余万元。

  伴随着人居环境的改善,下呈村将旅游产业与当地特色土法红糖制作结合起来,三产收入蒸蒸日上。

  “开展‘环境大整治、习惯大变革’,温岭以解放思想为出发点的转型发展之路走得更加坚定了,以整治倒逼为切入点的转型发展之路走得更加快步了,以系统变革为立足点的转型发展之路走得更加稳健了。”徐仁标告诉记者,这场大行动构建起了从生活、生产到管理服务的革新意识、革新机制,必将从根本上改变社会生产生活形态,使转型发展走得更实、更好。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6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