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招”促进低碳投融资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发稿时间:2017-09-23 07:50:48        发稿编辑:影子
  在马骏看来,交通、建筑、能源作为城市最主要的排放部门,其绿色化进程是城市低碳绿色发展的关键。在城市发展绿色金融,就是要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产业基金、碳金融等工具和相关的激励机制动员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入到绿色和低碳的产业。

  “应对气候变化和国内的环境挑战,

光靠现在有关的政策工具还不够,必须动用金融资源。”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6月7日在第二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的分论坛“绿色金融与低碳城市投融资”上如是说。

  据马骏介绍,过去几年,对于每年中国需要多少绿色投资,一些学者做过一些估算,这些估算大部分在每年两万亿元到四万亿元,但是越来越多的预算开始倾向于较高的数字,大概是三点几万亿元到四点几万亿元。

  这么大的绿色投融资需求,谁来满足?光靠政府肯定是不行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首次提出要构建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在马骏看来,交通、建筑、能源作为城市最主要的排放部门,其绿色化进程是城市低碳绿色发展的关键。在城市发展绿色金融,就是要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产业基金、碳金融等工具和相关的激励机制动员更多的民间资金投入于绿色和低碳的产业。

  如何才能更好地促进低碳投融资?马骏提出了五方面的建议。

  第一,要充分发挥公共资源的撬动作用。

  很多绿色项目,包括交通、节能建筑、清洁能源领域的绿色项目,回报率不一定很高,有时候回报率不能达到资本市场要求的水平,需要有一定的政策激励,让它的融资成本稍稍比其他项目低一点,使得回报率能够让资本市场可以接受。因此,政府需要想各种各样的办法,比如通过贴息的手段降低融资成本;通过担保机制降低项目的风险溢价和融资成本等。

  第二,要提供多样化的绿色融资工具,尤其是中国的债券和基金,通过各种渠道在中长期绿色项目上提供融资。

  目前融资面临一个比较大的瓶颈,就是很多绿色项目是中长期的,还款期可能是10年至15年,主要融资渠道还是银行,但是银行这方面贷款的平均期限是6个月,很难提供大量的中长期贷款。因此,需要找到一些新的融资渠道和工具,尤其像绿色债券市场和绿色基金,这是未来中长期绿色项目非常重要的新的融资渠道,需要进一步开拓。

  第三,要建立环境风险和管理机制。

  通过环境风险和风险的压力测试,可以引导银行和机构投资者减少对污染高排放资源的配置,更多地配置到绿色、低碳的行业。

  第四,要提高企业和项目的环境信息透明度。

  全球现在有20多个证券交易所要求上市公司披露环境信息,也就是说,要披露各种各样的排放信息,如碳排放、二氧化硫、污水排放等。只有这些信息被资本市场了解,资本市场才可能“用脚投票”,才可以选择所喜欢的绿色企业进行投资。因此,需要逐步提高中国企业的环境信息透明度,上市公司需要建立类似机制,未来需要让更多的企业公开相关的环境信息,降低投资者识别绿色项目的成本。

  第五,“十三五”规划中要选择有显著环境效益的项目,很多城市都在编今后五年的项目目录。在编制项目目录的过程当中,应该量化主要项目的环境效益。

  两个月以前,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年会上曾经公布过一个量化方法。在40个大类的项目中,选择任何一类项目,打成基本参数就可以算出这个项目的减排量是多少,减少能源消耗多少。有了这样的量化工具以后,可以帮助地方政府,尤其是城市,选择环境效益比较好的项目,并纳入到今后的五年规划中,保证新建的基础设施和项目达到低碳减排的要求。

  “未来的城市化必须是低碳、绿色的城市化,而低碳、绿色的城市化要求绿色金融提供支持。支持城市绿色金融发展体系,就应该通过政策创新和金融产品的创新,为交通、建筑和能源等行业的绿色化提供更加便利和较低成本的融资渠道。”马骏说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6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