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志达:“垃圾分类+再生资源”市场化探索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发稿时间:2018-04-09 06:57:17        发稿编辑:影子
  南京志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采取政企合作模式,引入市场机制、激励机制,由企业提供高水平、专业化服务,组织居民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培训活动,引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回收,以现代化信息为支撑,将垃圾分类与便民惠民相结合,运营成果与全体居民共享,实现垃圾源头分类,既提高了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也降低了后端处理成本。在推动小区垃圾分类过程中,南京志达采用开袋分类投放的形式定时定点收集厨余垃圾,采用垃圾换物的形式定期收集再生资源,采用宣传引导和定点兑换结合的形式回收低值再生资源和有害垃圾。企业自主开发的南京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系统——慧系统,借助互联网思维,助力南京垃圾分类。

  一、基本情况

  南京志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垃圾分类、打造城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全新产业链的环保企业。秉承慧分类、惠生活的环保理念,

以践行垃圾分类为使命,致力于构建一套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服务与综合处理的运营系统——慧分类、惠生活。南京志达以最务实的环保理念,最落地的垃圾分类回收方案,已经成功应用于南京、重庆、四川等多个省市,为政府提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垃圾智能回收等全套运营解决方案。

  二、案例描述

  (一)垃圾分类与便民惠民服务相结合。

  1.以物换物活动为居民生活添实惠。居民主动分类自产生活垃圾是垃圾分类市场化的一大特点,正确分类各种垃圾换取相应积分,再生资源可以兑换成蓝积分,正确投放厨余垃圾可以兑换成绿积分,居民获得积分后,即可兑换商品、蔬菜、米油及便民服务等。南京志达对居民兑换的商品和服务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受居民欢迎的商品或服务,让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真正从中获得实惠。实践证明,垃圾换物活动有利于更好地引导小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另外积分还可以换取多种便民服务,如磨刀、清洗小家电、更换纱窗、家电维修等。

  2.厨余垃圾定时定点收集。垃圾分类的难点之一是厨余垃圾的收集,我们推行厨余垃圾定时定点投放,并引导居民开袋投放,企业在试点小区内聘用分类督导员开展积分记录、分类指导、宣导传播、设备维护等工作,并为参与厨余垃圾分类的居民兑换相应激励品,如鸡蛋、食盐、洗洁精和便民服务等。

  3.“互联网+”实现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2014年10月,南京志达开始筹备搭建垃圾分类数字化管理系统——“慧系统”,并于2015年5月投入试运行,该系统是“互联网+”与垃圾分类工作结合的新尝试。“慧系统”在尧化街道各小区进行试点,从开始时被部分居民排斥到现在习惯使用,该系统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了科学、便捷的支持,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系统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0万户家庭主动办理慧卡。慧系统由软件系统及硬件系统组成,其中软件系统由后台系统、数据分析系统、APP回收系统三部分组成;硬件系统由慧卡(居民垃圾分类积分卡-IC卡)、厨余3G一体机、专用数据秤、专用蓝牙读卡器、移动IPAD五个部分组成,共同构成智能化垃圾分类积分系统。

  4.分类后的垃圾分装分运分类处理。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全过程涉及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目前,南京志达采用市场化手段推动垃圾前端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实现垃圾分类清运和分类处理,最大限度保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良性循环。四大类垃圾清运和处理去向包括:(1)生活垃圾。由街道环卫车辆统一清运并焚烧填埋处理。(2)再生资源。由市场化运营企业清运至分拣中心,二次分拣后的再生资源分别销售给下游再生利用企业。(3)厨余垃圾。由市场化运营企业的厨余清运车辆对厨余垃圾进行分类收集、清运,厨余垃圾被清运至南京市板桥餐厨垃圾处理厂,生产加工为有机肥料。(4)有害垃圾。垃圾分类市场化运营过程中,公司对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有害垃圾进行宣传并引导分类回收,当累积到一定量后,再由企业支付一定费用交给具有处理资质的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理。

  (二)宣传活动引导居民参与分类。

  1.持续有效、方式多样的宣传营造垃圾分类浓厚氛围。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离不开居民的支持,但要使居民参与其中,需要在宣传方面下足功夫,为此,南京志达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号召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1)入户宣传,公司搭建宣传平台,使更多社区居民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公司组织垃圾分类入户宣传小组,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知识,解答居民关于垃圾分类的各种疑惑,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2)每月更换小区公示栏、宣传牌上的分类信息,传达本月垃圾分类活动主题,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普及垃圾分类各项知识。

  (3)在街道大力支持下,南京志达筹建了燕子矶慧分类绿色生活体验馆和尧化垃圾分类体验中心。体验馆为社会各类工作者提供有关环保以及垃圾分类的学习体验过程,同时让更多居民知晓并参与垃圾分类。另外,结合学生课题,体验馆作为实践基地,达到了知行合一的目的。

  (4)借助自媒体平台,互动宣传垃圾分类。除了面对面同居民沟通,我们还借助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体平台,定期向关注垃圾分类的居民推送垃圾分类活动信息。

  2.针对性的宣传和回收引导居民关注低值再生资源。低值再生资源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自身价值比较低、回收效率比较低的固体废弃物(如:废玻璃、废牛奶盒、废电池等)。低值再生资源由于回收利用价值低,个体回收经营者普遍不愿意回收,长期以来,居民只能把低值再生资源和其他垃圾混合丢弃。为了提高居民垃圾分类和资源节约意识,南京志达采用专题喷绘、单页宣传等方式对低值再生资源进行了专项宣传普及。

  为了方便居民及时处理各类低值再生资源,南京志达采用专题活动回收和“低值回收点”双重回收机制。专题活动现场回收主要是居民将各类低值再生资源拿到活动现场,根据活动规则兑换相应蓝积分,蓝积分可随时兑换米面菜油等生活用品;筹建低值兑换点主要是通过开设低值兑换点,向广大居民宣传回收利用低值再生资源的重要性,引导居民主动将家中的低值再生资源拿到兑换点,实时换取日用品、蔬菜、米面油等。

  三、成效分析

  垃圾分类市场化涉及政府、企业、居民三大主体。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着标准制定易、执行难,工作启动易、巩固难,宣传提倡易、参与难等问题。垃圾分类在操作层面的很多具体工作需要专门的队伍进行专业化的运作,采用市场运作是把参与垃圾分类的主体交还给社会、企业及市民,发挥社会的主体作用,政府购买企业服务,监督并考核企业成效,企业负责组织引导居民参与实施、运营垃圾分类全过程,居民作为重要的参与主体,是垃圾分类的实际行动者,利用以物换物活动,可以激发居民垃圾分类的热情。市场运作不仅保证了垃圾分类实践过程中的灵活性和长久活力,也保证了垃圾分类的长效性和持续性。

  南京志达的“垃圾分类+再生资源”的市场化探索率先在尧化落地,并被外界称为“尧化模式”,2014年4月至2017年底,垃圾分类试点与推广成效显现,“尧化模式”已在南京市300余个小区,覆盖居民户数达26万户,促进了垃圾分类市场化运行的可持续发展。

  (一)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明显提高。开展垃圾分类活动以来,小区垃圾分类参与人数逐渐增加,垃圾分类准确率明显提高。以尧化街道为例,南京志达于2014年4月在尧化街道率先落地推行垃圾分类活动,陆续有27个小区进行垃圾分类市场化试点,试点覆盖22955户居民,占全街道居民总户数的80%,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正确率分别达到95%、60%、90%,垃圾分类氛围日渐浓厚,居民参与度逐步提高,垃圾分类成效逐步展现。

  (二)规模效益显现,逐步推动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2014年4月至2017年底,南京志达在南京市采用市场化推动垃圾分类行动,累计分类回收再生资源10785.67吨、厨余垃圾17676.34吨、低值再生资源877.66吨、有毒有害垃圾3.31吨,回收手机2.5万余部,实现垃圾减量28462.01吨;分类收集的各类垃圾,全部分类清运、分类处理,尽可能实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良性循环。

  四、适用范围

  南京志达通过市场化推动垃圾分类和再生资源回收,将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积分奖励与便民惠民服务相结合,构建了一套系统垃圾处理与分类服务的城市生活垃圾运营系统。该模式适用于具有垃圾分类市场化条件的区域,需要获得当地垃圾清运系统的管理许可,并且要求企业具备提供便民惠民服务的能力。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6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