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忠玉:出清落后产能 向绿色大国转身
 
来源:经济网        发稿时间:2018-04-20 10:35:45        发稿编辑:影子
  “守护好我们的青山绿水,是每一位环保人的责任。”这是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忠玉向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2017届硕士毕业生分享的箴言,也传达出这位资深环保人的信念与担当。

  马忠玉在接受记者的专访时指出,

城市雾霾严重,民众对空气污染怨声载道;主要水污染物化学耗氧量和氨氮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近90%;全国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较低,工业危险废物处置率仅为32%。中国的环境污染历史欠账较多,环境形势十分严峻,面临的环境保护压力很大。

  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的生态环境将呈现何种态势?如何全面推进绿色发展?针对上述问题马忠玉给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十九大后,生态文明建设将进入更高阶段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确存在很多矛盾。”马忠玉直言,水体、大气、土壤均有各自的环境承载力,如果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力,就会造成污染。譬如,某地区的企业虽未超过自身的排放额度,但由于当地企业数量过多,导致该地区整体的排放量超过了当地环境的承载能力。因此,产业布局不合理也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我国在环境法制法规方面的制度建设已经比较完善,但存在执法不严、执法力度不够的现象。这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去企业晚上偷偷排放,监管部门难以察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的现象。”马忠玉指出,如今我们利用信息手段通过物联网就能监测企业何时排放、排放量几何。待物联网终端获知后,执法人员可以马上处理。同时,也能促使企业严格执行环保法,使之符合环保标准。因此,积极利用先进监管手段,发展智慧环保,也是我国正在努力的方向。

  “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对环境治理力度不断增强,执法力度也得以提升。环保督察制度就是针对排放量过大、执法力度不强不严的现象建立的。2015年国务院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之后,可以看出党中央治理环境的决心,抓环保与抓腐败的力度是并驾齐驱的。”马忠玉认定,如果我们坚持做下去,环境问题迟早会得到改善。

  “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将处于双加速的时期,这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也是资源环境矛盾的集中期。2020年到2030年是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的爬坡期。”马忠玉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也是我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契机。

  能源消耗是我国污染物排放的最大来源,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低速增长,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十三五”期间,能源消耗将呈现三大趋势:第一,主要高耗能工业产品单耗下降趋势放缓;随着过剩产能的市场出清与结构调整逐步到位,今后要更加依靠技术进步提高能效;第二,产业结构将持续优化,钢铁、建材等高耗能行业用能提前达峰;第三,随着煤电近零排放、分布式能源、能源互联网以及各式各样的污染物治理技术的发展,未来能源利用将持续清洁化,污染物排放持续下降。

  马忠玉相信,在十九大之后,生态文明建设将进入一个新阶段。生态环境治理的力度会更大、更严格;对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追责力度将更大;环境法规体系、管理制度的建设也会进入新阶段。他坚信,未来中国的生态环境质量会有大幅度的提升,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会得到更好的保护。

  “发达国家能解决,我们也能”

  “我国用35年积累了发达国家350年的环境问题。”显而易见,中国在发展中积攒的环境问题、社会问题远超过当年的发达国家。当前我国正处于复合污染阶段,未来在环境问题上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发达国家能解决,我们也能。”当年伦敦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水俣病事件等诸多环境问题都产生了严重的后果,但后来均得以解决。发达国家正是通过不断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不断提高环境治理的标准,环境问题才得以极大改善。到后工业时期,污染型企业越来越少。这是值得我国借鉴的重大经验。

  另一个可借鉴的经验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日本、德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重复利用把污染降到最低,让排放到环境中的物质最小化。在生产过程中提高废弃物的循环率,甚至做到零排放。因此,未来如何进行无害化处理和循环利用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我们处在一个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如果错过这个黄金机遇期,中国梦的实现和小康的目标都会成为空谈。只要我们沿着正确的路走,环境问题会圆满解决。”马忠玉自信地说。

  出清落后产能 杜绝“黑色GDP”

  有研究员调研发现,某地方政府官员表面上扶持绿色产业,私下却为污染型企业寻找资金。

  当前地方政府面临的权衡取舍是要环境质量,还是“黑色GDP”?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会对当地的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一些煤炭使用量过大、排放量过多的企业需要关停,产能过剩的僵尸企业更需要全面出清。

  马忠玉指出,地方政府一方面要出清过剩产能,另一方面要坚决地消灭“黑色GDP”,还人民群众碧水蓝天。中央政府对改善京津冀地区环境肯定会有一个大动作,包括京津冀区域“2+26”城市都要严格实施环保制度——出清落后产能,这对改善环境有很大的作用,应该长期实施下去。

  目前国际上的普遍做法是培养当地的领导干部。因为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对当地的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更清楚保护好家乡的一草一木,就是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所以,选拔这样的干部,让他们解决家乡的环境问题。”

  “出清落后产能势必会带来一定的经济问题,比如暂时性的失业,这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马忠玉建议,地方政府需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帮助部分失业的老百姓通过社会培训,到附加价值较高的产业就业。

  对企业而言,转型是必然的。企业只有转型,从事技术含量相对较高,或者环境污染较少的服务业才是出路。“对转型的企业,政府应予以补贴。”马忠玉建议。

  绿色发展是出路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正在从投资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换。一方面是消费、投资、出口并重;另一方面要建立鼓励消费的长效机制。其次,经济模式以要素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换。这两大变化也促使我国要走上产业升级与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马忠玉告诉记者,目前国家大力发展新兴绿色产业,包括新能源、清洁煤电、智能电网、电动汽车、高效节能、能源互联网、环保治理与环保产业等。“十三五”期间,城镇化建设将与绿色化深度融合,我们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的建筑与交通体系,推进城市的智慧化发展。

  马忠玉表示,未来的建筑要朝着绿色建筑方向发展,比如采用双层玻璃、墙体保温处理来减少供暖、制冷时所消耗的能源。无论在生产领域,还是家庭,可再生能源占化石能源的比重也将大大增加。

  未来国家发展的关键动能源自技术进步,所以要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减排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转型。马忠玉建议,一方面,要加强科技创新,通过技术创新发展附加值高的绿色产业;另一方面,要加快相应的制度建设,政府的财政政策、信贷政策、环境政策等要向环境友好型企业倾斜。这不仅为新兴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同时也创造了就业机会,也解决了出清落后产能而造成的失业问题。

  “每个人都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我们也要用谨慎乐观的态度,积极面对发展中所遇到的环境问题。只要我们有决心,拥有碧水蓝天并不难。”马忠玉坚定地说。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6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