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开发让五小叶槭遭灭顶之灾?
 
来源:环境与生活        发稿时间:2018-07-10 08:16:50        发稿编辑:影子
  【在四川九龙县、康定县、雅江县和木里县4县的雅砻江河谷地带部分区域内,残存分布着我国特有种——五小叶槭。这种植物因有五片分裂开来、形似鸡爪的小叶片而得名。它们叶形独特、树冠高雅,一年四季的色彩由绿变黄,再由黄变红,被称为“与红枫并列的世界两大观赏枫树”。然而,二者的命运却大相径庭:红枫自发现以来得到各国园艺界的重视,已培育出千余个观赏品种;而五小叶槭在国内园艺界却鲜有人知,这种落叶乔木目前仅余500多棵,属于极小种群,在《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里已列入“极危”等级。】

图:五小叶槭与血皮槭“写真”,二者均是重要的观赏树种

  5片变色叶和翅果是形象招牌

  青海省尼彦纳克山与冬拉冈岭之间,

冰雪融水集成细流,流入其东南方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从这里起,它被称为“雅砻江”。雅砻江在连绵不断的峡谷中咆哮着,最终注入金沙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奇特的气候条件,使雅砻江流域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基因宝库。《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里的“极危”物种五小叶槭就生活在此。

  五小叶槭因有5片分裂开来的小叶片而得名。独特的鸡爪状叶形和秋季绚丽多变的色彩,使它成为全球植物学家和园艺学家关注的对象,有人称它为“与红枫并列的世界两大观赏枫树”。它是槭树科落叶乔木,可长成10米高,但多长到四五米高。全球槭树科植物约200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主产地为我国和日本,我国有150种以上,广布于南北各省,但分布中心为中部或西部,有些槭树是良好的木材用树,有些是很好的蜜源植物,有些可作为荫蔽树和观赏树,五小叶槭就是稀罕的观赏树。

图:五小叶槭是稀罕的观赏树

  五小叶槭的树皮呈深褐色或灰褐色,常常裂成不规则的薄片并脱落。它们的小枝呈圆柱形,无毛;如果是当年生的小枝,呈紫色,若是多年生的小枝,则呈紫褐色,老枝条接近褐色。它们的树叶基本是5片叶子,偶尔有4片、6片和7片的情况发生。叶片呈纸质(质地柔韧而较薄)、披针形(长为宽的4~5倍,中部以下最宽,上部渐狭),长5~9厘米,宽1.4~1.7厘米,先端锐尖,基部楔形或阔楔形。叶柄呈红色。

图:五小叶槭一年四季的色彩由绿变黄,再由黄变红,被称为“与红枫并列的世界两大观赏枫树”

  它们的花期在每年4月,果期在9月。秋季时,叶子先由绿变黄,之后变成红色。它们的果实很有特色,是翅果,像两片薄翅膀一样。翅果又称翼果,是果实的一种类型,是在子房壁上长出由纤维组织构成的薄翅状附属物。风会带着“有翅膀的”果实飘到很远的地方。

图:五小叶槭的果实是翅果。风会带着“有翅膀的”果实飘到很远的地方

  89年前由外籍博物学家发掘

  100多年前,西方上流社会园艺盛行,王公贵族渴望获得世界各地的奇花异草,寻花觅草成了探险家、博物学家的新目标。1929年春天,美籍奥地利博物学家约瑟夫·洛克来到四川甘孜州木里县,进入有“蜀山之王”美称的贡嘎山中寻觅、采集标本。此时的川西高原一片春寒料峭的景象,野草仅萌发出一点新绿。

  在海拔2200~3000米的河谷地带,洛克猛然发现前面有一颗大树开花了,淡绿色的花衬着鲜艳的黄色花蕊,格外漂亮。走近之后,洛克发现这是一株叶形独特的乔木,便采集了它的树枝叶标本。洛克对标本如此描述:树高约10米,叶片上有5个或7个狭窄的小叶片,小叶顶端急尖,通常长7~10厘米,宽不足1厘米。仔细观察后,洛克觉得这一物种与其他槭属(Acer)植物差异显著,初步判定这是一种从未记载过的物种。

图:五小叶槭的果实是翅果

  不久,采集的标本被送到欧洲,1931年,德国植物学家路德维希·迪尔斯(Ludwig Diels)将它正式定名为一个新种,学名为“Acer pentaphylhum Diels”。

  洛克当初发现五小叶槭时还不到秋季,未能采集到成熟的种子。1937年11月2日,我国植物学家俞德浚教授在木里县考察时,采集到了带有成熟种子的五小叶槭植物标本。这些标本被带到德国柏林植物园和英国爱丁堡植物园,西方园艺学家从标本上取下一些种子进行培育,成功栽培出几株五小叶槭的树苗。其中有1棵后来被带到美国旧金山斯湍宾树木园(Strybing Arboretum)。从此,五小叶槭以其鸡爪状独特的叶型、高雅的树冠形状和秋季绚丽多变的色彩,成为世界上园艺学家关注的对象。

  在德国国家植物园和英国爱丁堡植物园成活的五小叶槭树苗,在随后几年都莫名地相继死去。被带到美国的那一棵,在成功无性繁殖了另外两棵树苗后,因患上根腐病死去。不久,繁殖出的一棵幼树也因感染了根腐病而夭折,唯一幸存的一棵,在1991年被松鼠啃光树皮后而枯死。居住在旧金山的日本园艺学家藤一堂本,在斯湍宾植物园的最后一棵五小叶槭死去之前,将它的枝条与其他槭树嫁接后培养出一批后代,才为今天欧美植物园保存了为数不多的五小叶槭血脉。

图:美国克里山植物园里的五小叶槭

  从“被灭绝”到“再发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植物学家和园艺工作者对五小叶槭的了解和关注甚少。由于五小叶槭的原生分布区森林采伐严重,生态环境被极大改变,加之原有资料记载的分布区不明确,国内外植物学家一度认为五小叶槭已在原产地灭绝。

  1974年6月24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进行四川西部植被考察时,在贡嘎山西坡雅砻江支流九龙河下游的九龙县城关洛莫村,意外采集到了两份五小叶槭标本,釆集者是邱发英。这一消失了近半个世纪的珍贵物种重新出现,立刻引起业内的关注。

  1987年夏,《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二册开始编写,五小叶槭被列入编写名录。编委会将调查五小叶槭的任务交给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印开蒲研究员。印开蒲研究员在考察日记中记录道:由于1974年标本上记载的村庄范围很大,当时的野外工作人员还不像现在配有GPS定位仪。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当初的采集者只能回忆起是从一个叫乌拉溪的小镇到县城的路上采到的,范围有几十公里,对于这样一种本身分布就十分稀少的物种来说,要想在深山峡谷密林中找到它无异于大海捞针。科研人员寻找五小叶槭的过程异常艰苦,印开蒲历经3年才终于找到五小叶槭的藏身之所。

图:2006年10月,四川九龙县五小叶槭秋叶的变化

  1988年5月的某一天,在屡次失望直至准备放弃的时候,印开蒲偶然在一个藏族老人背篼里发现了一些用来给小猪仔遮挡太阳的树枝:小枝紫色,无毛,叶对生,掌状。小叶5~7,狭披针形……那正是他苦苦寻觅的五小叶槭。顺着藏族老人指引的方向,印开蒲找到了九龙县的五小叶槭种群,20多棵,大部分树枝有被砍伐过的痕迹。所有树上未发现一粒果实,按照《中国植物红皮书》的编写要求,必须要采集到有果实的标本、拍摄到有果实的照片才能算完成任务。印开蒲在地图上记下了五小叶槭生长的详细地点,决定第二年秋天再来。

图:五小叶槭的花

  1989年7月,印开蒲再次来到九龙县,如愿以偿地采集到了带果实的标本并拍摄了彩色反转片。在回县城的路上,印开蒲等人遭遇了滂沱大雨和泥石流,险些丧命雅砻江。为了纪念这次不同寻常的经历,印开蒲写了一篇题为《一张难得的照片——五小叶槭拍摄追记》的文章,刊登在我国《植物杂志》1997年第5期上,他拍摄的照片被用在了该期杂志的封面。

  一时之间,植物界和园艺界的目光都投向了四川西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随即有日本、英国、美国、韩国的园艺学家和植物学家前来考察。2001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记者和NGO组织“保护国际(CI)”的专家也考察了这里。

图:外籍专家在四川收集五小叶槭标本

  未能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

  印开蒲表示,最初阶段,五小叶槭保护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当时寻找五小叶槭是受《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二册编委会的委托,调查这个物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采集凭证标本。多年过后,没想到《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二册的出版最终石沉大海。这直接导致了五小叶槭等一大批珍稀植物未能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也深深影响了这个物种的命运。它的保护研究工作很难在相关部门列上项目,也一直得不到经费上的支持。因为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关于五小叶槭野外种群和生境的调查直到2005年才正式开始。

  据了解,2005年10月,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和美国加州克里山植物园的专家,在美国一些私人基金的资助下,对五小叶槭的生境进行了一次联合考察。2006年10月,美国“国家地理协会基金”再次资助了对五小叶槭的生境和现状考察。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通过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进一步调查,除九龙县外,在四川省的康定县、雅江县和木里县等雅砻江河谷地带的部分区域还发现有五小叶槭野生种群的存在,合计约500棵。其中雅江县格西沟自然保护区发现了260多株,是迄今为止最大的种群;康定普沙绒的一个种群位于吕曲河(雅砻江的支流)边,约23株;木里县仅50余株;九龙县有166株。

  后来,四川省林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园开始了五小叶槭的引种繁殖工作,并成功结实繁殖出新苗,这个极小种群在科学层面上有了延续生存的希望。

  2016年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了18种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五小叶槭被列入其中。这使五小叶槭的保护工作走上了有法可依的轨道。

  野外数量略有增加?

  在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项目“中国西南地区极小种群野生植物调查与种质保存”支持下,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高信芬研究员课题组于2017年9月沿雅砻江而下,对分布在康定市、九龙县、雅江县和木里县的四个五小叶槭居群进行了最新一次的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种群大小与种群结构、生境特征与人为干扰程度、群落特征以及主要植被和土壤类型,并采集保存相应的种质资源,后期建立资源信息库。同时将会陆续开展五小叶槭人工繁殖、栽培,为以后的五小叶槭保护管理以及决策制定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由于道路塌方,研究人员有两个已经被报道证实的较大的五小叶槭分布地点没能亲地实测,剩余两个点共计发现五小叶槭527株。这么看来,目前五小叶槭的野外数量应该比之前调查统计的有增加。

  水电站成“冷血杀手”?

  不过,五小叶槭的处境依然堪忧。印开蒲介绍,五小叶槭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一个分化的种类,生长环境比较严酷,种子空壳率很高,发芽率很低,野外自身繁殖本就不易,同时还遭受人为多重干扰:其生长的河谷地带过度放牧,易遭牛羊践踏和啃食;当地村民砍伐五小叶槭枝条用作薪柴,致使它们很难长大,大部分处于丛生状态。更关键的是,当地的水电站和公路修建,会给五小叶槭本就狭窄的生存环境带来致命的威胁:雅砻江及其支流上正在大量修建梯级水电站,在沿江道路修建时,五小叶槭林会被推土机直接损毁或渣土掩埋;水电站建成后水位上升,会将部分或全部的五小叶槭种群破坏并淹没。

  雅砻江是金沙江的最大支流,滩多水急,水量丰沛,自然落差大,水资源十分丰富。为了开发如此丰富的水能,一个巨大的水电项目正在雅砻江上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一共将有22级水坝横腰雅砻江,将汹涌的江水一级级驯服。全流域22座梯级电站建成后,雅砻江不仅成为川渝电网调峰、调频最大的骨干电源点,而且会成为国家实施“西电东送”战略可靠优质的电源点。

  拥有五小叶槭最大数量的雅江种群,将与该水电项目中的牙根一、二级水电站相遇。当这两级水坝开始蓄水时,大部分五小叶槭和周围的一切将淹没在水面之下。即使有些幸运儿生长在高处,也难逃水库周围新建道路和各项施工的影响。

  2014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下简称“绿发会”)对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提起了公益诉讼,并于2015年12月25日正式立案。据报道,以往的公益诉讼,针对的主要是已经有污染或破坏行为等既定事实的情况,而此次诉讼,针对的是存在潜在风险的情况,即损害行为还没有发生,是预防性的,是“我国第一例保护濒危植物的公益诉讼”。

  22级水电站中的牙根二级水电站,已于2014年10月6日开工。绿发会表示,这个水电站对五小叶槭而言就是“冷血杀手”,水电站轰鸣的动工之声对这些植物就如丧钟一般。绿发会要求依法判令被告立即采取适当措施,确保五小叶槭的生存不因雅砻江水电梯级开发计划的实施而受到破坏。

  2017年6月,绿发会与被告在泸定县人民法院举行了庭前会议,甘孜中级法院邀请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的植物生态学专家,向原被告双方介绍五小叶槭的相关专业知识。原被告双方均向专家咨询有关五小叶槭问题,并向甘孜中级法院本案合议庭提出各自意见。但自此以后,该案件并无明确进展。

  印开蒲介绍,水电站曾提出相关保护措施,比如将现有五小叶槭的野生种群进行移栽,但这“根本行不通”,因为“植物移栽的时候,根系必须带着土壤,才能保证日后存活。而五小叶槭生长的地方属于干热河谷气候,土层十分干燥,只要把植株拔出来,土就留不住”。

图:四川九龙县五小叶槭的野外生境

  极小种群保护道阻且长

  我国现有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于1999年制定,一直未作修改,里面没有录入五小叶槭。要保护五小叶槭这么一个极小的植物物种,从资源调查、繁殖研究、造林到异地保护,除了资金,整个保护周期也需要近10年,任重道远。

  目前中国绿发会已在甘肃天水和兰州、内蒙古兴安盟这3个地方人工栽培五小叶槭,目的是提升五小叶槭种群基数,避免人为造成物种消失;同时多地种植可以丰富五小叶槭的基因多样性。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6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