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玉宝:北极观测数据有多重要?
 
来源:中国海洋报        发稿时间:2019-04-19 12:52:49        发稿编辑:影子
  在前不久落幕的联合国世界地理信息大会上,邱玉宝作为中方代表介绍了北极环境多要素空间观测与信息服务研究项目,与各国专家探讨了地球观测计划在极区环境下的应用。开展北极数据信息研究应用有何意义?这对于提升我国在北极地区的观测能力有何帮助?记者为此采访了邱玉宝。

  主持人:开展北极地区数据信息研究应用有何意义?

  邱玉宝:处于冰雪覆盖的极区是全球变暖的敏感区,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区升温速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3倍。当前,海冰面积不断减少、格陵兰岛冰盖消融等已影响和关联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中低纬度地区。

  开展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研究急需大力发展和运用好地球观测,获取更多的数据资源,尤其是地理信息数据,作为开展数据管理、组织、可视化和信息服务的重要软件基础设施,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生态环境安全评价、提升航道信息服务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也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数据基础。

  主持人:国内外开展北极地区信息数据应用的现状如何?

  邱玉宝:由于北极地理和主权的独特性,各国竞相投入观测和研究费用,针对北极海洋、极区陆地、大气等开展多种形式的观测和科学考察,并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多边合作机制,构建北极地区综合观测网络和数据库。目前,北极理事会的北极可持续观测网、地球观测组织全球寒区监测计划、世界气象组织极地和高山观测研究及服务等国际性活动和计划取得了大量成效,比如建立数据委员会、设立互相连接的观测台站网等,其主要目的是实现国际数据的合作、共享和服务。

  我国北极研究和科学考察活动势头良好,目前我们通过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北极环境多要素空间观测与信息服务研究”(MARIS),正在开展数据协调、北极环境关键要素产品的研制,与欧盟H2020合作项目“北极综合观测系统”(EU-INTAROS)开展国际数据和研究合作等,并启动研发具备数据管理、决策及数据互通互联能力的北极信息服务系统。当然,我们也通过其他项目比如地球大专项课题,开展极区数据产品研制,有些项目急需我国开展多部门协调的数据合作和协调机制,这可极大地为支持我国积极推动的地球三极联合研究提供基础。

  主持人: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欧盟的EU-INTAROS和我国的MARIS项目。

  邱玉宝:INTAROS于2017年1月正式启动,为期5年,是欧盟北极项目群的观测项目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北极观测领域的投入最大项目,旨在集成综合欧盟及世界各国在北极地区的观测数据,进一步填补北极观测空白,中科院空天信息研究院、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是该项目的中方正式参与单位。

  MARIS项目于2018年4月正式启动,主要研究内容是在北极地区开展冰-雪过程观测、开展海冰同化技术和信息服务的研究,构建环境多要素信息库,并面向研究和社会应用领域,比如三极联合对比研究、航道信息服务和科学考察等方面,提供数据支撑和信息服务。

  该项目侧重点是数据及产品的共享,这也是我国首次以多家单位合作形式与欧盟联合开展北极相关的数据和观测为主的项目,这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北极地区的数据合作。通过此次合作,参与项目的相关单位在空间观测、模型预报、地面观测及航道服务方面优势互补,为多部门的研发合作提供了重要机会。今年10月底,我们与芬兰气象局北极空间中心在北极圈内设立了“北极观测联合中心”,开展数据、联合研究和能力建设,这不仅是项目的重要成果之一,同时也为项目后续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供重要基础。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62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