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菊的雕刻时光
 
来源:京环之声        发稿时间:2020-01-25 01:46:55        发稿编辑:影子
  2019年前,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11个颗粒物组分监测站点的膜样品全部依靠手工分析,若遇空气重污染,期间还需强化采样,膜样品测试工作量超乎常人想象。担负分析检测工作的王小菊搭上了所有业余时间进行手工“进样”、人工整理、审核数据……为了说清PM2.5组分情况、组分源解析,王小菊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在此过程中她还申请并授权了4项关于采样和自动进样技术的专利。

  随着北京市大气颗粒物化学组分和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数据越来越多,

王小菊和她的同事们急需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展示,但是这需要用到信息化和大数据处理方法,并结合环境监测和软件架构方面的知识。化学出身的王小菊,突破自己的知识边界,调研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应用类软件平台,结合管理需求和业务流程,和软件开发人员相互学习。过程中,每天组织碰头会,24小时手机在线,随时解决问题。不懂的专业术语就查阅资料,请教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终于在一个月内完成了组分平台的搭建,并在实施过程中,和现有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相结合,实现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组分月报业务链,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数据和报告出错率,大大节省了人力和工作时间。

  结合大气颗粒物组分和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业务,王小菊总共申请了10多项专利,授权8项,为更快捷的获得组分数据,定性半定量进行重污染成因分析提供了基础支撑。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625号